金榜之路
学大陪你
个性化辅导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从作文写作看作家能否批量培养

来源:学大教育     时间:2015-10-04 11:08:22


作家泛指能以写作为业的人,也特指文学创作上有盛名成就的人,在中国有很多出名的作家,因此,很多人就想知道作家能不能培养出来,下面给大家带来从作文写作看作家能否批量培养,大家可以看一看这篇文章,了解一下。

1988年,鲁迅文学院与北京师范大学联合举办的首届也是唯一一届文学创作研究生班创办,莫言、余华、刘震云、迟子建、严歌苓等青年作家成为该班学员,这些名字如今已成为中国文学史上最闪亮的名字,也代表着那一届的辉煌,但由于种种原因这个创作班只办了一届就中断了。这些年来,创意写作班在各个高校如雨后春笋般冒出来,可质疑也随之而来:作家可以被批量培养吗?

在这种情况下,2015年,中国人民大学首届创造性写作专业硕士班开学,首次实现自主招生,张楚、崔曼莉、郑小驴等青年作家成为首批学员,孙郁、阎连科、刘震云、梁鸿、张悦然等担任常规授课老师。质疑也再次被摆在面前。

阎连科:

培养作家要看招生的宽松条件

就读者关注的作家是否可以批量培养的问题,阎连科认为,“招生上如果没有选拔的自由,就不能培养作家,在招生上有选择的自由度,作家就是可以培养的。为什么当年军艺看了莫言的一个短篇小说就决定谁不要也要招莫言?莫言是被军艺文学系特别录取的。这说明只要有良好的文学教学土壤,作家是可以培养的。当然,培养作家要看招生的宽松条件。因为自主招生,所以我们相信作家是可以培养的。”

他指出,“无论如何,文学知识对作家是重要的,不是像大家说的那样,对文学知识一无所知也能成作家,尤其是成为大作家的。文学史的学习,最好是正规的文学教育来完成。这些作家来自于全国各地,都是文学的优秀种子,散落在中国文化的各个角落,集中到一起,一定能产生火花。”

在教学方法上,阎连科说,主要的目的不是培养作家,而是给他们更多的启发和开阔视野的更大的平台,“这些作家都有丰富的写作经验、阅读经验和生活经验,他们集中在一起更有可能彼此碰撞,能写出不一样的作品。一棵树在田野上生长是困难的,但一片树林就会彼此激发而成长。”

为了激发彼此间的碰撞,教学方法以学生自己讨论作品和自己讲课为主。在视野开阔方面,教学尽可能要与国外著名大学达成合作,将邀请这些学校的教授以及国外的作家、学者、编辑、出版家和经纪人给大家上课。在“引进来”的同时,文学院还希望学生能够“走出去”,因此每一届学生都要到美国或者欧洲访学至少半个月。最后,他希望这个写作班的学生有更大的写作独立性,经过三年的学习可以变成作家中的“这一个”。

刘震云:

谁说大学不能产生作家?

作为人大作家班老师,刘震云就大学是否能培养作家的话题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他说,“目前不管是学院派,还是山野派,流行一句话:‘大学里培养不出作家,产生不了作家。’但是我想问,大学之外哪个地方产生作家?农村产生作家?工厂产生作家?这样说的话,哪儿都产生不了作家。作家是从作家本身产生的,不管生长在什么地方、哪个民族。”

“我为什么到人大来?是为了测一下人大的底线。办大学的目的是为了讨论问题,讨论那些还没有解决的问题,而不是讨论已经解决的问题。我上大学的时候,老师说我们大学不培养作家。我们那个系一百年的时候请我去,让我讲话,我说我确实有悖老师的教诲。我上大学的时候,还有一些经历过‘五四’的老先生,比如:王力、王瑶、吴祖缃,给我们上课的有孙玉石、严家炎、袁行霈。我认为,一个作者可以不上大学,但是上了大学对你能走多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人大首次实现自主招生

这些年,各个高校都在开办创意写作班,比如复旦大学、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南京大学等,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院长孙郁介绍,人民大学是一个有着悠久的文学传统的大学,艾青、孙犁、王小波、凌力等都曾经在人大工作或学习过,今天又有阎连科、刘震云、梁鸿、张悦然等,开办创造性写作专业硕士班也是希望能够继承这个传统。

据阎连科教授介绍,人大的写作班至少在几个层面上与众不同。首先,人民大学写作班首次实现了自主招生,英语和政治不参加全国统考,报考者需要具备一定的写作经验。根据《招生简章》,报考条件需要符合“出版过两部以上重要文学作品”或“获得过全国文学奖或写出了具有创造性价值作品”等,如果专业创作如达不到上述条件之一又确有写作潜质者,需要有两个以上知名作家或批评家推荐。

录取标准主要是看作品的潜质,符合条件的报考者都要提交一部作品,由人大文学院作家批评家组成的招生委员会评定。最终经过层层选拔,张楚、崔曼莉、孙频、郑小驴等8位青年作家成为首批学员。

莫言、余华等也曾入读写作班

阎连科指出,“现在各个高校都在创办写作班,就我们了解的情况,也招了不少好学生,但也有让他们特别头疼的问题,就是真正想要的学生,因为各种限制无法招入。我们在这一点上比较幸运。”

在这个意义上,历史上唯一和人大创作性写作班类似的是1988年鲁迅文学院与北京师范大学联合举办的文学创作研究生班。当时,中国文学创作百废待兴,文学领域新人辈出。

那时,经过近两个月的作品审查和两位以上专家的推荐,文学创作研究生班录取了莫言、余华、刘震云、迟子建、刘毅然、严歌苓、毕淑敏、洪峰等近40名青年作家。这样一批思想活跃、创作力旺盛的青年作家聚在一起的交流切磋、互相激发,两年半后,在毕业之际,他们有了丰硕的收获。除了完成14门的学位课程和专题选修课程学分外,他们在校期间作品创作和发表的数量是相当惊人和喜人的。莫言、余华、刘震云、迟子建等人的作品在国内影响很大,摘得了众多文学奖项,不仅如此,他们的世界性影响也显现出来。

“那是中国文学历史上唯一成功的一届作家班,后来由于种种原因就停办了。”阎连科说,“现在我们可以说是接续起了这个传统,而且更加持久,每年都会继续办下去。”

以上就是我们学大教育给大家带来的从作文写作看作家能否批量培养,写作的人很多,但是真正是优秀作家却不是很多,作家的培养应该持续。

网站地图 | 全国免费咨询热线: | 服务时间:8:00-23:00(节假日不休)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810-5688 举报邮箱:info@xueda.com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京ICP备10045583号-6 学大Xueda.com 版权所有 北京学大信息技术集团有限公司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1324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100091 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ICP证1009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