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榜之路
学大陪你
个性化辅导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城市内部空间结构

来源:学大教育     时间:2014-11-04 19:46:17


很多同学对于地理学习都感到比较苦恼,不知道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方式进行学习,为了帮助各位同学更好的学习地理知识,小编编辑了本篇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内容,希望能够帮助各位同学更好的学习!

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无论是农用地,还是城市建设用地,均是以区域土地资源的自然条件为基础展开的;同时,又受到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以及生态环境质量要求等方面的影响和制约。这里分别分析自然、社会、经济技术和生态环境质量对城市内部空间布局的影响。

(一)自然条件的影响

1.地形条件。地形是构成土地的重要基础,不同的地形具有不同的地势起伏和地面坡度、坡向特征,并通过对热量、水文的地表再分布影响着城市土地的空间布局状况;不同的地表起伏即相对高差,对土地利用方式和土地利用措施有着显著的影响。不同地形部位的土地质量、水分状况和水土流失程度不同,造成土地利用方式不同。地面坡度、坡向等地形条件对城市土地利用的影响是多方面的。从城址选择、用地选择、功能分区、绿地布局无一不受地形的影响。不同的建筑对坡度有不同的要求,不同的坡度可以适宜不同的建设,从而形成不同的土地利用结构,造成城市内部土地利用程度的空间差异格局。

2.水分条件。主要包括天然降水、地表水和地下水三部分,它是人类改造利用土地的重要条件,它对土地利用类型的形成、利用方式、作物结构和生产水平均有着重要影响。在城市建设方面,水资源状况的优劣显得尤为重要,充分的水资源条件为城市人们的生活及城市生产建设提供了有利保障,推动了城市土地的集约利用和城市的发展,水资源短缺则会制约诸多城市发展。

3.地基承载力。城市土地的地基承裁力主要由地基土堆积年代、地基土成因、地基土性质、地下水情况等诸多因素决定,域市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在很大程度上受相应区域的地基承裁力的影响和制约。地基承载力大,则比较适宜建造高层建筑物,进行高密度、高强度的土地开发利用。

4.植被绿化条件。绿色植被作为城市生态系统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起着保护环境、改善环境的重要}明,如净化空气、减弱噤音、倜节和改善小气候等等,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城市生态环境质量的好坏。城市土地利用的提高必须在维持城市生态环境优美的前提下,保证城市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条件的相互协调发展。

总之,自然条件是城市空间结构形成发育的自然物质基质,是人们生产和生活所依赖的条件,是地球表层系统城市人地系统运动的自然动力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区域自然条件的优劣程度,直接决定了城市诞生的客观性和可能性。不同地域、不同历史阶段的城市用地,对自然条件的客观要求存在较大差异。然而,自然条件的在很大程度上是不能变化的,这种客观存在的地域自然属性,与相应发展阶段的社会经济条件相结合,就决定了城市用地空间市局的变迁。

(二)社会、经济及技术条件的影响

1.政府的城市发展战略、规划和政策导向。城市空间结构的优化调控主要是通过城市的规划和管理来实现。规划指向主要是离心化的规划,特别是在城市,要求强化区域整体发展水平,城市的规划在国家规划体系中占据重要地位。城市内部区域之间的结构性、战略性的规划,包括城市各级中心、次中心的规划布局,产业在城市内部地域空间上的合理配置。基础设施网络,包括交通、通讯、供排水等的空间布局以及环境整治和规划等成为规划重点。

2.产业结构和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变化引起城市土地资源在产业上的重新分配,导致城市土地利用结构的变化。由于各产业部门的土地生产率和利用率不同,在一定的产业结构下形成一定的士地利用结构。我国城市产业结构不断调整,土地资源不断地从第一产业转移到第二、三产业,城市土地利用的集约化程度在逐步提高。这为城市土地的深度和广度开发利用提供了有力的支撑,促进了各类荒地的开发;同时,带动了社会消费水平的提高,如人们对食物结构和质量有了新的要求,优质高产作物的种植面积扩大并加快了畜牧、水产养殖业和经济林果业的发展;再如人们为了满足较大的居所、更便利的交通等,促使更多的居住、工矿、水利、交通用地增加了,建设用地不断扩大,城市土地利用空间范围也不断扩大,并实现了结构调整。可见,产业结构升级和主导产业部门的置换,推动了城市用地结构的变化,使土地要素的时空配置向高福利目标发展。

3.交通运输条件。交通运输通过路网密度、运输方式及其运输量等来影响城市土地的开发利用。一方面,交通路线的兴建,刺激了沿路两侧土地的开发利用,改善了土地利用的条件和结构;另一方面,运输条件的变化影响到相应区域土地的区位价值,随着交通沿线两侧土地区位价值的提高,土地利用效益明显提升,促进了周边地区土地资源的高效利用,从而改变土地利用的空间结构。

4.集聚效应对城市空间结构演化的影响。集聚经济通过同类工业的相互吸引、信息交换迅速、交易成本降低进而生产成本降低以及确定公共区位等过程,使城市空间布局由单峰集聚发展到多峰集聚,形成城市产业和建筑物的簇起状态。这要求城市规划研究城市经济自然经济联系和集聚扩散的走向,使城市空间结构适应集聚经济的要求。

5.工程技术因素。土地利用工程技术主要指开发和整治土地的工程技术,如农田水利工程、水土保持工程、土地改造与保护工程等等。各项土地利用工程技术措施的推广和应用,在促进农田建设的田园化和水利化,改善了土地的生产条件,使农用地土地资源的高效集约利用的同时,也为城市土地空间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了有利条件,大大开拓了城市土地资源的利用空间。如城市建设中钢材、水泥、电力等的投入,高级建筑技术的应用,使高层建筑成为可能,大大提高了城市建筑容积率和土地利用强度。

(三)生态环境质量因素

城市空间结构的状态依托于一定的生态环境的质量状态。区域生态环境质量状况好,则可考虑进行深度开发,可能会使城市开发密度增大,空间拓展范围广,结构趋于比较复杂的状态;反之,区域生态环境质量状况较差,土地资源开发利用的方式受限,城市空间结构可能就比较简单。可见,生态环境的质量因素将会直接和间接地影响到人们对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程度。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土地资源的不合理利用是造成环境恶化的最根本原因,因而进行城市空间结构的布局,应当局限在生态环境质量所给予的限度内,不能再通过城市土地的利用加重城市生态环境的负担;不仅如此,还应该采取一定的防护措施,避免因不合理的开发行为活动造成对城市生态环境的破坏。

以上就是关于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全部相关内容了,希望对于各位同学的地理学习和相关的知识提升有帮助,帮助各位同学更好的进行地理学习!

网站地图 | 全国免费咨询热线: | 服务时间:8:00-23:00(节假日不休)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810-5688 举报邮箱:info@xueda.com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京ICP备10045583号-6 学大Xueda.com 版权所有 北京学大信息技术集团有限公司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1324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100091 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ICP证100956